为了更好了解作物多样化种植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情况,为甘肃干旱灌区农田培肥增产提供新的思路,7月8-14日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邀请中国农业大学“科创中国”作物多样性种植专业服务团部分成员,组成联合考察组赴河西走廊就多样化种植主要模式及其应用情况进行调研。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科创中国”作物多样性种植专业服务团团长李隆,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所长汤莹全程参加调研。
考察组一行先后赴武威市凉州区,酒泉市肃州区,张掖市甘州区、临泽、高台、民乐、山丹等7个县(区),土肥所张掖节水农业试验站、白云绿洲农业试验站、酒泉市农科院试验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并与县乡农技推广部门负责人、涉农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从业人员、试验站科技人员与种养大户,围绕区域多样化种植模式创建,作物时空配置,水肥投入、机械配套、田间杂草防除等技术难点进行了详细探讨与交流。重点观摩了武威市凉州区武南镇下中畦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千亩示范方,张掖市临泽县小麦-玉米带田、高台县胡麻菜心间套作,山丹县西瓜套大豆、酒泉市肃州区玉米豌豆带田及麦后复种秋菜等不同区域田间多样化种植模式及应用现状。在武威绿洲农业试验站,土肥所科技人员及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详细介绍了各自负责的以多样化种植增产增效,改土培肥为主体的田间试验执行进展;在张掖节水试验站,观摩了间套作水肥资源高效利用试验研究工作;在华瑞农业公司种养结合农场,公司董事长韩登伦分享了在饲料玉米-大豆间套作技术方面探索的成功经验;在酒泉市农科院,与米兴旺副院长等科技人员就多样化种植推动和发展当地粮食安全生产、蔬菜产业绿色增效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实地调研中,李隆教授提出要将土壤增碳培肥作为下一步研究的重点,针对甘肃河西地区现有特色种植模式,进行优化组装配套,形成一系列多样化种植新模式;同时,要针对生产中的“卡脖子”问题,聚焦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新模式进行前瞻性研究,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和决策参考。本次调研以河西走廊作物多样化种植产能提升为主题,探讨了多样化种植大面积推广应用的瓶颈问题及解决途径,为明确多样化种植今后的理论研究重点与技术创新方向,提出轻简高效绿色种植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酒泉市农科院、张掖市农科院、土肥所有关科技人员共计20余人参加了本次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