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4887香港铁算资料4887官网

乡村振兴

当前位置> 首页 > 成果转化 > 乡村振兴 > 正文

【听丰收的声音】​王华:科技种田不怕天旱

时间:2023年09月21日 15:21    作者: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点击:【字体:

“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1000 亩冬小麦入库后,正在秋收 2000 亩荞麦、1000 亩良谷、1000 亩玉米套种大豆。”王华满脸丰收的喜悦。她说,虽然今年遭遇了干旱,但依托甘肃省农科院注入的科技力量,通过各种技术改进,粮食仍然获得了丰收。


王华

说起科技,王华说:“比如山地覆膜保温、保墒,精准播种保出苗、减人工,机械收割等。预计旱地亩产荞麦300 斤左右、玉米 700 斤、谷子700 斤。”

王华是会宁县中川镇梁堡村农民。2018 年,她成立会宁县祥泽小杂粮农民专业合作社,专注做小杂粮种植产业。

“以前传统方式种植小杂粮,产量低,几年不见起色。”王华深有感触地说,直到 2021 年利用与甘肃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合作种植小杂粮良种繁育基地优势,种植面积一年比一年大,从最初的 500 亩发展到今年的 5000 亩,粮食年年丰收,产业一年比一年兴旺。

2021 年,王华在省农科院科技帮扶下,开始整治撂荒地,对农村闲置土地进行有效利用,扩大种植小杂粮。之后,尝到科技种田甜头的王华通过加大土地流转、托管代种、自建小杂粮种植基地 4000 余亩,实施订单种植 2 万余亩,涉及会宁中川镇、老君坡镇、平头川镇、大沟镇等十多个乡镇,直接间接带动农户 6000 余户,户均收入 2 万元以上。

王华说:“合作社一直坚持‘科研单位+公司+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走‘产、加、研、销’的发展路子,带动当地农户发展小杂粮种植,形成了依托甘肃省农科院培育的良谷为主、其它小杂粮为辅的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经营模式,建成了具有优势特色绿色小杂粮现代化种植基地,小杂粮年产量达 2000 余吨。”

如今,王华种植的小杂粮品种覆盖良谷、扁豆、糜子、莜麦、荞麦、苦荞等会宁特色小杂粮。截至目前,合作社已认定 8 个绿色产品、6 个地标产品,获得 4 项专利,制定了 3 个企业产品执行标准,其中良谷米获得二十一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

靠科技种田发展起来的王华,讲起农业,一连串讲了三个“机制”。一是构建“订单+保底”机制,合作社与津生有援(天津)有限合作社第二分合作社、陇源丰有限合作社、江苏爸爸糖餐饮管理有限合作社、天津食品集团、兰州铁路局、会宁县凯尔亮超市等多家合作社、企业签订长期合同,形成了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合作社上联企业、下联农户,既保障了收益的稳定增长,又保证了企业销售货源的稳定和品质,同时也增加了当地农户收入。二是构建“资源共享”机制,合作社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把科技服务作为立足点,借助当地科协农村科技工作者、农民技术骨干、农民 技 术 能 手 、农村科普志愿 者 力 量 ,在 产 业 基地 开 展 农户培训和技 术 服务 ,积 极引 进 高产 、抗 旱抗 病 能 力强 的 小 杂粮新品种种植 ,并 组 织 合作社成员和小杂粮 种 植 户 学 习 田间种植技术,不断推广适合小杂粮种植的新技术、机械化耕作模式,促进农业增收提效。三是构建“品牌带动”机制,合作社积极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注册了“甜聚缘”商标。将品牌打造作为合作社稳步发展的基础,品牌质量始终贯穿于生产经营每个环节。

上一条:【新甘肃】甘肃省农科院会宁试验站科技开放周活动举办

下一条: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东乡科技特派团举办农业科技本土...

农科热线:

电话:0931-7615000

邮编:730070
地址:兰州市安宁区农科院新村1号

版权所有©4887香港铁算资料4887

主办:4887香港铁算资料4887

ICP备案号:陇ICP备15002874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0429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农科热线
农科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