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和全省“三夏”工作推进会议精神,6月15至18日,党委委员、副院长樊廷录应邀参加了在庆阳和平凉举行的“全省小麦绿色高效生产暨农技推广抓点示范现场观摩和培训交流活动”,来自全省14个市州31个县区的农技部门、科研院所和高校科研人员共60余人,现场参观了镇原县、宁县、泾川县、灵台县及我院镇原试验站布置的15个示范点,并在灵台县举行了培训会,11个县交流了在抓粮食生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方面的经验与做法。会议由省农技推广总站赵贵兵主持,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李福出席会议。
樊廷录就持续推进粮食安全与抓点示范做了典型发言,一是要优化现有品种的局域布局,按区域加强新品种引种评价与应用,把好品种放在最适宜种植的区域,发挥增产潜力;科研院校要加强同农技推广部门的合作,加快建立新品种规模化、标准化测试体系,依托经营主体建设好良种扩繁基地,做好优良种子生产与贮备;要攻克旱地冬小麦土壤水库扩蓄增容、土壤肥力提升和群体高效用水等抗旱增粮技术,加快耐密机收玉米品种筛选及适水增密、绿色丰产“吨粮田”、低水分机械粒收、秸秆还田等关键技术攻关,进一步完善旱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带型结构、适宜品种搭配、配套作业机械等,加强效益监测与评价。二是创新科技增粮增效模式,依托经营主体和合作社,继续完善种粮一体化、农艺农机一体化、种养循环一体化、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继续推进科研体系与农技推广体系深度融合,发挥两大体系稳粮保供的支撑作用。三是建议组织实施旱作粮食丰产工程,加快构建旱作粮食高产片带。要切实履行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在粮食生产大县的粮食功能区,科学规划百亩攻关田、千亩核心区、万亩片带示范区,汇集各方科技资源和项目资金,打造产学研企用相融合的丰粮增效基地;科研院所要瞄准生产和产业重大需求,加强调研,开展重大技术攻关,主动将研发成果融入到农技推广工作中,完善配套性,缩短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要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粮食丰产项目,解决旱地粮食生产的重大技术与模式。
与会人员现场参观了我院旱农所镇原试验站冬小麦育种及新品种展示、国家玉米体系高平玉米绿色增效百亩示范方建设、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灵台马铃薯适水高效轮作制等试验与示范。我院科技人员介绍了新育成的陇鉴110、陇鉴119、陇鉴115和陇鉴117等冬小麦新品种的应用情况和春播马铃薯营养调控及一年两熟高产创建思路等。
本次会议通过抓点示范大力推进以小麦、玉米、马铃薯、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的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各地在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典型模式、体制机制创新、科研创新体系与农技推广体系融合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确保我省粮食安全提供了宝贵经验与模式。


